中国儒商研究院:陈志强-儒家文化中的优秀竞争理念
              儒家文化中的优秀竞争理念
                       陈志强
   
    我是一个热爱儒家文化的商人,在和各界朋友交流时,不少朋友认为中国是“和”的文化,应该和西方“竞争”的文化结合在一起,构成既“竞争”又“和”的完美文化氛围。本人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学习和认识,发现我们不仅有“和”的文化,更有“竞争”的文化,而且“和”中有“竞争”,“竞争”中又有“和”。无论是“和”是“争”,都是有原则的,既不是无原则的“和”,更不是不择手段的“竞争”。关于“和”的内容,已经众所周知,不再赘述,在此仅就儒家文化中优秀的“竞争”理念发表自己的浅见。
    儒家文化中多次谈到富贵,并鼓励人们去富贵,其实本人认为富贵的过程其实就是竞争的过程,而且儒家文化始终把“道义”作为竞争的必须前提。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即富和贵是人人所向往的,人人要去努力得到,但是要以正当的途径,要符合道义才可以。孔子又说:“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即贫困和低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但是摆脱贫贱的途径要符合道义,比如贪污、抢劫、欺骗、官商勾结、假冒伪劣等,这些行径或许也能在某种意义上摆脱贫困而变富贵,但是这是不符合道义的。所以孔子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即不符合仁义的富且贵,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和我们毫无相干。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还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就是在国家和平发展时期,如果一个人还没能富贵,这是他的耻辱,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怨天尤人,抱怨这,抱怨那,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提高自己,积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来。当然孔子还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如果一个国家在危难之中,一个人还在致富的话,这也是一种耻辱,换句话说一个人发国难财或战争财,也是违背道义的耻辱。这也充分说明,儒家文化鼓励人们“竞争”,但必须符合道义。这道义的最基本前提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国无怨,在家无怨,使国人和家人都无怨言。
    我们了解上述竞争文化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参与社会竞争呢?用现代话说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呢?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他告诉我们,如果有可以工作求取富贵的机会,即使是做马夫或门卫也可去;如果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就向自己爱好的目标去努力。这就是儒家文化在“竞争”中的择业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人正式参与了世界的经济竞争,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大部分人也“富”起来了。可是在竞争中也出现了诸多的不良社会现象,显然这些是不符合儒家“道义”的。2500多年前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时,看到卫国人口稠密,孔子脱口说出:“庶矣哉!”,即人口这么多呀的感叹,驾车的弟子冉有问:人多了该如何治理呢?孔子回答“富之”,就是让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以后又应如何呢?孔子回答“教之”,就是通过教化来提高人的素质。在这里儒家思想告诉我们,首先要“富起来”,解决温饱问题,如果一个地方的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就无法顾及礼仪、健康等细节。1978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当时中国人口众多,贫穷落后的现状,采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让大家逐步富起来,即先“富之”。其实“富之”的过程,就是 “竞争”的过程,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符合“道义”的现象,我们应以儒家“克已复礼”的态度去逐步克服。当历史的足迹踏到2011年,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和国家政府又根据当前的经济现状,用“文化强国”的办法来“教之”,以文“化”人,提高国民素质。10年以后国民素质将得到极大提高,人民在“致富”的竞争中,都能去自觉符合“道义”,真正的和谐社会也随之到来。
    儒家文化不仅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的“竞争”,而且反复强调要在“竞争”中符合“道义”。这是儒家文化教导人们在“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上贯穿的一条基本原则。众所周知,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这个字该如何诠释呢?“仁”字的右边是两横,可以理解为上面一横指“天”,下面一横指“地”,合起来就是指“天地”,即“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无非由天地万物组成。再看“仁”字的左边是一个“人”字旁,也就是告诉人们“仁”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所以人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发展基础。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呢?还是看“仁”字,右边一个“二”字,左边是“人”字,就是告诉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两个人” 之间的关系,是指哪两个人呢?首先应是指“夫妻”,因为“夫妻”关系代表一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所以孔子告诉大家首先要“齐家”再“治国”,然后才能“平天下”,以此参与社会竞争。那么如何才能“齐家”呢?首先要“修身”,提高自己的素质,建立和谐家庭,所以儒家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态度和竞争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所以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齐聚巴黎,探讨关于21世纪人类如何发展的议题,发表的其中一项著名论断是“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发展下去,就必须回首到2500多年前东方圣人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综上所述,儒家文化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它既有“和”的思想,又有以“道义”为原则而“竞争”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普世价值,它必将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人类做出积极贡献。
    本人是个商人,并非研究儒家文化的专家,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和包容。
作者简介
陈志强  字任之  号仁堂
青岛立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儒行天下办公商城 总裁
世界儒商联合会文化委员会 主席
中国儒商研究院 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