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孔子》邢学坤:关于社区国学教育的理性思考
                     
    国学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一个民族的国学传承程度如何,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将达到的层次和高度;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又直接决定这个民族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有多大。
    2013年11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山东曲阜考察,在孔子研究院,他拿起《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说道“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习主席此举可谓充分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充分认可与崇尚之情。“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这是2014年4月1日习主席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谈到中华文化时所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我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今天的国学一定要有自己的发展创新,不是重复古人的思想,要有时代观点在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说,“传统文化不是凝固的,而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我们研究得越深入,越会有新的意识产生,形成今天的科学新面貌,形成我们的时代精神。“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客观,旧学要将新学扬,今朝不与昨朝同,这种唯物辨证的观点是我们在创新国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顺应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国学才能兴盛起来,并对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较大的贡献;反之,国学就会衰落下去,最终被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潮流所抛弃。
    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学在最近几年悄然兴起,国学院、书院等以弘扬传统文化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山东曲阜市政府日前推出“百姓儒学”工程,当地每个村庄都将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景象。除了推行一村一名儒学讲师外,还将实现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真正让儒学走进乡村,力争再现“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盛景。中国国际孔子文化促进会亦高瞻远瞩,顺势利导,投入资金,延揽人才,首创以“社区孔子文化国学园”的方式,让国学教育走进社区走入千家万户,以务实可行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植根于千万民众心中。
    我们认为弘扬国学应与时俱进,结合现代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特点,充分应用现代化通讯技术,让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与实践教育进入我们的社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每个家庭都能感同身受,真正在家庭中践行传统,恪守本分,家庭和睦,继而实现社会和谐。
    本文具体论述在社区里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以期更多的仁人志士关注国学教育进社区工作。从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从凝聚共识到自觉行动,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
    一、创新理念是做好国学教育进社区工作的前提条件。
    国学教育进社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济、科技、政治、教育、文化等多方面互动,对于在农村生活贫困的人来说,他们需要能立竿见影的挣钱办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因此,在社区开展国学教育要找到国学和人民群众结合点、共鸣点和利益点,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当前,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建设小康社会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国学教育进社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国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和落实到国学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要深入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真实愿望和要求,关心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聚焦到民意民生上,聚焦到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上。只有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心理和教育内容与受众的接近性,将使国学教育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感召力,更有影响力。
    二、创新思路是做好国学教育进社区工作的关键因素。
    首先要关注成长。在人的成长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关键。可谓“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我们国学里面有很多非常好的文化基因,按照一百多年前梁启超的说法,就是让儿童自小多接受一点“文明的酵母”,使此酵母在以后人生的变化发展中能够真正“发酵”。
    其次是关注重点。社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做好国学教育进社区工作的重点,要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上寻找结合点和共鸣点,用扎实的工作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再次是关注需求。要摒弃照本宣科式、传声筒式、填鸭式的宣教方式,把国学教育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教育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全过程,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去感染人,激励人,召唤人。    
    第四是关注实际。用事实效果说话,用身边人和事做对比,让社区群众在自我分析、认识判断中全面理解和接受,达到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效果。
   三、 创新内容是做好国学教育进社区工作的重要保证。
    “国学”如果按照《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可分为六类:六艺(六经)、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中医)。如果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可分为四类:经学、子学、史学、文学。如果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中医学、古代科学等。按照学术流派来说,主要有儒学、道学、佛学以及中医学等。笔者认为,国学一般指中国传统的学术简称,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传统学术的内容;其二是用现代眼光来阐释与创新传统的学术。因而振兴国学不仅是指光大传统,更主要是指激活国学的理论创新精神,后者尤其是我们今天进行文化创新时所要秉承的融合中外、推陈出新的精神与动力。新时期,求知、求乐、求美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因此,国学教育的内容也要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一是拓宽内容。重新认识和拓宽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逐步积淀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使我们更为明智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和眼前的处境,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来看,现代文明正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获得长足发展的。如欧洲文艺复兴从古希腊文化中寻找到人文的始祖。现代发达国家的文明无一不是与传统共生共荣。中国古代《周易》中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无穷谓之通”。当代中国的发展既不能复古,更不能割裂传统。
   二是拓宽内涵。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国学”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研究”或“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研究”。悄然兴起的“国学热”是“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背景密切相关。社会发展中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金钱至上、诚信缺失等,也迫使一些人尝试到传统文化中寻找补救之策。比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崇尚“和而不同”、“天下为公”,以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所有这些,都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三是拓宽知识。将“国学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古诗文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古典名题丰富数学课堂,剪纸艺术、国画绽放于美术课堂,中华武术纳入体育课程,民乐旋律奏响音乐课堂,墨海书香飘溢写字课堂,中医、中药、茶文化充实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力求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区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四、创新方法是做好国学教育进社区工作的必要手段。
    一是体现趣味性。泰福国学堂是由民营企业家李美睿创办的公益国学讲堂。国学课选取一些贴近百姓生活的孝悌、礼仪等内容,再通过教师的深加工,呈现出让听众更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首先,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授课,通过分享式的交流,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中,引发听课人的兴趣。其次,将学习经典和时事相结合,老师们的授课内容不仅依托于《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等通俗易懂的经典,还结合当代优秀著作和人物事迹来加强国学经典与现实的指导意义,如结合相关主题在课上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的视频资料等。第三、课堂中还引入一些孝亲尊师的音乐和舞蹈展示来丰富授课内容,如义工们在课上表演手语歌曲《跪羊图》,以音乐的力量教化人民感恩行孝。李美睿表示,未来泰福国学堂将邀请艺术家创作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舞蹈和文化节目,充分发挥艺术对人的良性引导。
    二是体现实用性。中国国际孔子文化促进会社区孔子国学园管委会首创以“社区孔子文化国学园”的方式,宣扬传统文化,推崇国学精粹,让国学教育走进社区走入千家万户。中华血脉TV-网视频道总裁、社区孔子国学园管委会主任袁崇硕,多年来一直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投入到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倡导孔子文化进社区,以中华血脉网视频道为传播平台,通过中医药治病、足疗养生,拍摄影视作品,开展公益活动、义工服务、志愿者教育培训等方式,重点开展维护家庭和睦、关注老人健康、关注儿童成长、指导健康生活等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深受社区群众欢迎。
   三是体现知识性。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宋立林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儒学在古代社会是一种善治,在现代社会,儒学逐渐成为一门学问,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现代化带来众多问题,应该重新把儒学请回到生活中,解决现代化带来的问题。有一次,他在泗水县一个书院里讲课,前排坐着一个80多岁老先生,他腿脚不好,告诉宋立林说他是隔壁村的,离这里有40多里,他自己骑着农用三轮车过来听课。老先生是村里的文化人,爱好写诗,写了三千多首诗歌,但是在村里很少有人能交流。他听儒学课很认真,还做了笔记,提问。这个老先生的求学精神很让他感动,也给了他很大的动力体现丰富的儒学知识继续讲学。
   五、创新管理做好国学教育进社区工作的社会保障。
   习近平同志2011年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认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党政无法包揽社会管理的全部事务和工作,还必须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参与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的共同治理。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积极推广国学教育,政府推广本身是件好事,政府有强大的社会资源也能够大规模、大范围去做,这种运动式推广可能流于形式,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政府政策引导而不是政府主导,政府放开手让社会团体来开展工作,政府进行监管。民间社团组织自下而上,了解社会需求,适合社区群众需要,摸索出一套可行有效的方案,可以让国学教育回归到社区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部门进行监管,要谨防有些社团打着国学教育的牌子以营利为目的招摇撞骗。还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社团进行年度考核或进行达标评级。有的社会团体师资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人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但自身素质不高,把国学经义理解错了,把错误的知识传播出去还不如不讲。因此,要加强对国学讲师的规范化培训,政府要拿出方案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由教育部门统一培训,统一发放国学教育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确保国学教育进社区工作健康良性发展。